面對川普不理性的關稅亂拳,多數國家選擇釋出善意協商。一些經濟學家說,避免貿易戰很簡單:不反擊就行。
《華爾街日報》報導到目前為止,這個策略對許多國家似乎都奏效了,川普已對多數貿易夥伴將關稅延緩三個月,而決定硬碰硬的中國,則陷入了與美國的全面貿易戰。
現在一些國家開始與川普談判,他們必須做出一個選擇,是堅持這種策略,還是嘗試拿報復當籌碼。報復的弊端在於,不僅會傷到美國,也會損害自己。
歐盟迄今為止沒有對特朗普的關稅予以反擊,但擬定了一份針對特定產品的關稅清單,以回應美國的鋼鋁關稅。這份清單涵蓋一系列精心挑選的商品,包括口香糖、花生醬、摩托車、船隻和庭院傘。
雖然這些關稅目前被擱置,但歐盟表示,如果談判破裂,這些關稅可能會與進一步的報復行動一起生效。
與歐盟不同,加拿大已經實施了一些報復性關稅,並且擬定了自己的美國產品目標清單,對價值超過 400 億美元、不符合《美墨加協定》的美國商品和汽車進口徵收了關稅。
一些國家領導人的本能反應是報復。例如,民意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歐洲人支持對美國實施反制。但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對其他國家加徵關稅是一種自戕行為,關稅會推高消費者價格,扭曲投資,並降低使用美國投入品的製造商的競爭力。
英國阿斯頓大學商學院 (Aston Business School) 的經濟學家杜君(Jun Du)表示:「關於報復的經濟理論非常明確:報復總是會導致福利受損,但唯一的例外是,你相當確定你的報復會迫使事件的發動者讓步。」
杜君和阿斯頓大學商學院的一位同事對不斷升級的貿易戰的經濟後果進行了建模,發現每實施一輪報復性措施,都會讓所有人的境況變得更糟。
就目前情況來看,在美國對全球徵收 10% 的關稅、對中國以及汽車等一些行業徵收更高關稅的背景下,美國長期人均收入將比沒有關稅時低 1.96%。
如果其他國家採取對等措施予以報復,對美國經濟的衝擊將導致長期人均收入再減少 2.54%,對其他國家的衝擊也會相應增加。這些估算未反映近期美國政府對智能手機和其他電子設備給予關稅豁免的情況。
歐盟委員會研究的另一個計量經濟模型對其他國家採取報復性措施的影響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該模型是基於川普 4 月 2 日宣布對等關稅政策時的形勢的評估。
歐盟委員會的研究結論是,川普的最新關稅政策對美國今年經濟產出的負面影響約為 0.8%,而對歐盟的負面影響僅為 0.2%。若歐盟採取報復性措施,將使美歐雙方的處境都變得更糟。
前歐盟貿易官員 Ignacio García Bercero) 表示,報復性舉措可以實現重要的政治目標,因為這表明一個國家願意捍衛自身利益。但他表示,這並不一定意味著貿易夥伴應該以牙還牙。
他說:「美國不惜讓自己承擔巨大的經濟成本,並不意味著其他國家也應該這樣做。」
歐盟表示,其計劃採取的任何報復措施都不會試圖與美國的關稅針鋒相對,而是會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最大程度地對美國產生影響,同時限制對歐盟自身的損害。
經濟觀察機構 OFCE 的經濟學家 Xavier Timbeau 表示,「這就像一場拳擊比賽:誰也不想被打到,」他進一步說,「如果一個國家在對其最有利的領域徵收關稅,你的報復性措施也必須要在對你最有利的領域才行。」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