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发表港股策略报告表示,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了让市场大超预期的对等关税,中方随即反制,全球市场随即开启了避险模式,中国市场也受波及。清明假期结束後的第一个交易日(4月7日),虽然市场或多或少已有所预期,但港股的大跌依然令绝大部分投资者「大跌眼镜」,创下了多项纪录。随後几天,得益於中央汇金释放积极信号、南向资金的创纪录买入、投资者情绪关税「加码」逐渐「脱敏」,均支撑了港股在随後四个交易日的反弹。
该行指,自2月下旬起便持续提示恒指合理中枢23,000至24,000点,乐观情形25,000点,随着情绪的不断计入,建议可以锁定部分盈利,或者转移部分仓位到分红类资产上,最少高追的性价比不高。如果这麽做了,最少可以躲一部份「意料之外」的波动,也可以省出一些「子弹」。上周初该行测算,恒指在20,500点左右,计入的预期与上一轮中美贸易摩擦2018年底的水平相当,目前看市场也基本在这一位置稳住。随着「对等关税」後情绪的极致宣泄暂告一段落,关税博弈似乎也进入「第二阶段」,恒指从3月下旬高点回调超过15%,市场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即现在是否「抄底」的好时机。
相关内容《大行》中金料港交所(00388.HK)首季纯利按年升36% 目标价435元
中金认为,短期情绪宣泄到位,较2018年贸易摩擦更极致,绝对估值已体现一定吸引力。不论涨跌,市场一开始的反应都是由情绪(股权风险溢价ERP)所驱动。1月中旬以来由DeepSeek带动的市场气势如虹的大涨基本全由风险溢价ERP回落贡献,前期恒生指数风险溢价到达6%的低位,与去年「924」以及2023年初高点对应情绪接近,对应当前恒指23,000至24,000点,这也是该行提示在盈利有待兑现、更多催化剂到来前,可以适度获利的原因。
该行续称,反过来,上一轮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过程中,恒指风险溢价在2018年底一度达到7.7%的高点(不仅反应贸易摩擦,还有金融去杠杆,美股四季度大跌的影响),以这一情绪为参照的话,恒指对应点位为20,500。上周一的市场急跌一举将恒指风险溢价从6.6%提升至8.2%,市场也一度跌至19,000附近,不过随後的修复使市场再度回到20,500点以上,表明这一框架和测算依然是行之有效的。
中金表示,下一步看盈利前景,国内政策对冲则是关键,关税本身逐步「脱敏」。随着短期情绪的快速宣泄到位,再加上关税的不断加码已经进入「非理性」阶段,对此,中国也已经表示「将不予理会」。因此,市场短期内可能对关税本身的数字逐渐「脱敏」,更多转向关注对增长的实质影响,例如会有多大的盈利下调压力。
如果内需政策对冲及时有力,那这一幅度就不会出现,也不至於给市场额外压力。该行测算,补足145%关税导致GDP拖累可能需要赤字率抬升1.5%至2%对冲,对应财政需发力5万亿人民币左右,扣除今年两会已经安排的2.1万亿人民币净增赤字安排,额外需要2万至3万亿人民的增量。後续月度广义财政脉冲变化和本月政治局会议的定调值得密切关注。
相关内容《大行》高盛料有27只中概股有资格在香港进行双重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股份名单(表)
中金指,除了关税外,潜在金融制裁风险也值得密切关注,尤其对港股和中概股而言。影响程度从高到低分别有:直接将部分中国企业纳入其限制名单中,使得所有美国投资者被迫清仓,例如美国NS-CMIC名单(Non SDN-Chinese 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 Companies List,非特别指定国民清单SDN中国军工复合体名单);第二是美国投资者投资中资股徵收额外资本利得税;第三是将中资股排除如MSCI等全球大型指数基准或ETF;第四有关中概股上市地位和审计问题。不过,经历了过去几年尤其是2022年的「中概股退市风波」後,绝大部分在美上市的大型中资民营股均已回归港股双重主要或二次上市,因此受退市影响最大的多为尚不满足回归港股条件的小市值公司。
具体操作上,如果投资者在此前仓位已经明显下调或者挪至分红板块,那麽在当前这一点位即可分批低吸;但如果仓位依然较高,或担心後续关税与政策对冲进展对盈利的压力,也可以留出更多余地後吸纳。板块上,第一是有科技叙事支持且对出口敞口较小的互联网科技仍是主线,可与分红资产互相轮动。第二对余下泛消费和顺周期部分,更依赖宏观政策和整体杠杆修复,如果财政能够对冲,内需相关的顺周期板块会有更好的机会。此外,出口相关板块敞口更大,来自美国收入占比更高的家电、电子设备、海运等需关注关税进展。(wl/da)
AASTOCKS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