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公司赴港IPO的數量進一步增加。
上週就有漢威科技、邁瑞醫療、泰凌微等公司公告赴港上市,拉卡拉、首創證券、千里科技等公司遞表港交所,賽力斯、三一重工、劍橋科技通過聆訊。(完整版A+H表格見文末)
今天(10月20日),共有4只港交所新股同時開啟招股,其中有兩家就是A+H雙重上市的公司,分別是劍橋科技、三一重工,另外兩家是滴普科技、八馬茶業。
格隆匯獲悉,上海劍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劍橋科技”)於10月20日至10月23日招股,預計2025年10月28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6166.HK,由國泰君安國際獨家保薦。
劍橋科技此次計劃發行6701萬股H股,其中香港發售10%,國際配售佔比90%,採用機制B,不設回撥機制,每手50股。
公司此次最高發售價為68.88港元/股,募資總額最高可達46.16億港元。
截至10月20日收盤,劍橋科技(603083.SH)A股的收盤股價為108.25元/股,市值為290億元,港股發行價折價率約41.6%。
公司此次引入了霸菱、大摩、紅杉、奇點資產、泰康人壽、工銀理財等共16名基石投資者,合計認購金額達2.90億美元,佔比為48.89%(未考慮行使超額配股權)。
近幾年全球大力建設AI數據中心,劍橋科技因其光模塊產品而備受市場追捧,A股股價自2023年初至今最大漲幅超12倍,今天還錄得漲停。當然,這一漲幅與“易中天”三家光模塊巨頭相比仍然稍顯遜色。
01
專注於連接及數據傳輸設備領域,72歲創始人掌舵
劍橋科技的歷史可追溯至2005年,當年創始人Gerald G Wong先生與其同事一同在美國硅谷創立電信寬帶接入業務。
2011年6月,公司更名為上海劍橋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7月改製為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11月順利完成A股上市,總部位於上海市閔行區。
截至2025年10月8日,Gerald G Wong先生、CIG開曼、趙海波先生、秦燕女士、康令科技及康令管理構成一組單一最大股東集團,合計持有劍橋科技約14.13%的A股。
創辦人Gerald G Wong先生今年72歲,目前任執行董事、董事長、總經理(首席執行官)。Wong先生先後獲得麻省理工學院(MIT)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專業學士及碩士學位。
創業之前,他曾就職於AT&T Bell Labs(其後成為Lucent Technologies Bell Labs),並擔任Lucent Technologies副總裁。
劍橋科技主要從事設計、開發及銷售連接及數據傳輸設備,產品包括:寬帶、無線、光模塊技術產品。
寬帶產品方面,截至2024年年底,以出貨量計,公司的XGS PON產品(有線寬帶領域主流10GPON產品)佔全球10GPON市場的30%以上。
無線產品方面,公司的產品組合包括用於家居及小型企業的非授權頻譜Wi-Fi產品,及授權頻譜應用(如移動服務及廣播)的小基站產品。
光模塊產品方面,公司的產品組合涵蓋100G、400G、800G及1.6T互連速度,適配廣泛的行業標準封裝形式。劍橋科技是全球首批部署800G及1.6T光模塊產品的公司之一。
02
2023年業績下降,大部分收入來自海外市場
受全行業需求變化及國際擴張策略的影響,近幾年劍橋科技的業績有所波動。
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1-6月(報告期),公司的總收入分別為37.84億元、30.85億元、36.5億元、20.34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71億元、9500萬元、1.67億元、1.18億元。
2023年,劍橋科技的收入有所下降,主要是由於全行業因疫情期間庫存高企而進入去庫存週期,導致需求遲滯。
然而,2024年,這些遞延需求得以釋放,帶動銷售反彈。
按產品線劃分,寬帶產品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報告期內收入佔比分別為54.5%、59.2%、55.7%、58.6%。
另外,2025年上半年,公司光模塊產品的收入為3.94億元,佔比大幅提升至19.4%,而2024年的佔比約13.5%。
報告期各期,劍橋科技的毛利率分別為18.2%、21.5%、20.9%、21.9%。
從盈利角度看,由於原材料成本上升,2022年整體毛利率較低。主要是由於疫情期間全行業供應鏈持續中斷,隨着該等中斷於2023年得以緩解,採購成本趨向常態化,推動毛利率有所回升。
截至2025年6月底,劍橋科技的研發團隊由673名成員組成,佔員工總數50%以上,公司已於中國、美國及日本設立研發中心。
報告期內,公司的研發開支分別佔總收入的7.1%、8.9%、8.8%及7.9%,累計研發投資超過14億元。
銷售端,劍橋科技的客户遍及52個國家及地區,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佔比超過90%。
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客户產生的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的63.5%、68.8%、74.9%及82.5%,主要客户大部分包括信息與通信技術製造商;其中,最大客户產生的收入分別佔33.6%、36.1%、41.8%及41.7%。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劍橋科技經營活動現金淨額為-1.9億元,主要是受存貨增加、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增加所致。
劍橋科技的存貨主要為用於生產及銷售的製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的存貨為19.78億元,較2024年年末增加2.92億元。
近兩年半,公司的平均存貨週轉天數均超過了200天,由於公司的產品市場競爭激烈,而且技術快速革新及價格頻繁波動,公司須高效管理存貨。
此外,劍橋科技也面臨客户的信用風險。各報告期末,劍橋科技分別錄得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16.07億元、11.16億元、12.38億元、15.8億元,分別佔流動資產41.9%、34.3%、34.1%及35.9%。
03
劍橋科技在OWCD行業的市場份額為4.1%
OWCD(光學及無線連接設備)指的是一整套支持光通信和無線網絡產業關鍵環節的設備,主要包括:
1、光模塊(光學收發器╱光模塊);
2、有線寬帶接入設備;
3、無線網絡接入設備。
OWCD能夠實現數據和算力的高速、低延遲及高寬帶傳輸,在支持更廣泛的ICT生態系統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產業鏈方面,綜合OWCD產業鏈的上游供應商主要包括:製造光模塊和網絡接入設備所必需的關鍵原材料供應商,例如光器件、集成電路芯片、結構件、印刷電路板;專門設備供應商,例如鍍膜機及檢測工具。
至於中游,綜合OWCD公司通常通過JDM或ODM模式生產多個類別的多種產品,以滿足客户的定製化需求。
下游企業將這些產品納入其解決方案或數據通信基礎設施,最終提升企業及家庭終端用户的通信體驗。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全球OWCD市場包含一整套對光通信和無線網絡行業至關重要的設備,其中包括光模塊、有線寬帶接入設備及無線網絡接入設備。
自2020年至2024年,OWCD行業的全球銷售收入已從324億美元增加至546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3.9%,且預計於2029年將達到1118億美元,自2024年起的複合年增長率達到15.4%。
其中,就寬帶產品市場(尤其是PON設備)而言,按銷售收入計算,2024年全球PON設備市場規模為78億美元。
Wi-Fi設備全球市場規模方面,2024年Wi-Fi設備的全球銷售收入約167億美元。
就光模塊產品而言,2024年光模塊產品的全球銷售收入約178億美元,並有望於2029年達到415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8.5 %。
市場競爭方面,全球綜合OWCD行業相對競爭激烈,2024年的總市場規模達到124億美元。按銷售收入計,前五大廠商合共擁有30.4%的市場份額。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劍橋科技是少數向全球客户提供上述三種技術產品的公司之一。於2024年,以銷售收入計,劍橋科技在全球綜合光學與無線連接設備(OWCD)行業排名第五,市場份額為4.1%。
國內外主要參與者包括中際旭創、天孚通信、新易盛、華工正源、Coherent、思科、明泰科技、智邦科技、光環科技、亨通光電、住友電工等。
總體而言,光學及無線連接設備行業當前主要的看點在於光模塊細分領域,劍橋科技該業務的2025年1-6月的收入佔比不足20%,不過相較過去幾年有所提升;當然,公司業務仍受寬帶、無線等成熟業務的波動影響較大,2023年營收和利潤都有所下降。
未來,公司能否持續投入研發迭代產品,抓住AI的發展機遇,在全球競爭中提升市場份額,格隆匯將保持關注。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