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跑出一個IPO,本週四即將上會。
格隆匯獲悉,深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定於4月10日召開2025年第6次上市審核委員會審議會議,將審議山東山大電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大電力”)的首發事項,保薦機構為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山大電力的創業板IPO於2023年6月被受理,如今終於迎來了上會審核。公司致力於電力系統相關智能產品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形成了電網智能監測、新能源兩大業務板塊。
公司曾中標多個國家重點工程項目,2022年以來,曾向“白鶴灘水電站西電東送大動脈工程”提供了輸電線路故障監測裝置、故障錄波監測裝置、時間同步裝置等產品,為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的故障分析和定位提供了技術支撐。
那麼,山大電力的質地如何?今天就來一探究竟。
山大電力來自山東濟南,與山東大學有着深厚的淵源。
2001年,華天科技、電氣研究所、樑軍、張波和丁磊共同設立公司前身電力有限,而電氣研究所為山東大學全資企業。2017年,電力有限整體變更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如今的山大電力。
截至招股説明書籤署日,山東大學通過山大資本間接持有山大電力約40.15%股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同時,張波、丁磊均持有山大電力股份。
山東大學前身是1901年創辦的山東大學堂,歷史悠久,如今是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同時位列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設高校行列,在山東省,乃至全國都頗具知名度。
山東大學不僅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而且山大電力的董事長、副董事長也長期任職于山東大學。
山大電力的董事長張波出生於1963年,本科學歷,工程碩士學位。張波在1984年至2023年期間,歷任山東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碩士生導師,還曾擔任山東工業大學電力高新技術開發公司總經理,並擔任過山大電力及其前身的董事、總經理。
丁磊目前為山大電力副董事長、財務總監,他出生於1965年,本科學歷,工程碩士學位。丁磊曾任山東工業大學電力高新技術開發公司副總經理,1988年7月至今歷任山東大學講師、副教授。
值得注意的是,山大電力在上市前存在多次現金分紅行為,且本次募資用途中還有9000萬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備受爭議。
2023年的招股書申報稿顯示,山大電力在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上半年的現金分紅分別約1832.4萬元、3054萬元、4886.4萬元、3054萬元,三年半累計分紅超過1.2億元,而這些錢大部分進了大股東的口袋。
本次申請上市,山大電力擬投入募集資金5億元,用於山大電力電網故障分析和配電網智能化設備生產項目、山大電力研發中心項目、山大電力新能源汽車智能充電樁生產項目、山大電力分佈式發電源網荷儲系統研發及產業化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超8成營收來自電網智能監測領域,依賴大客户國家電網
山大電力自稱是知名的電力系統故障監測和分析專家,基於在智能電網領域積累的電網監測技術和電氣系統設計及集成化能力,公司形成了電網智能監測、新能源兩大業務板塊。
智能電網包括發電、變電、輸電、配電、用電和調度通信六大環節,公司的電網智能監測設備主要應用於變電、輸電和配電環節。
電網智能監測產品為電網故障分析、故障預警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幫助電力運行人員及時掌握電力設備運行狀態,迅速分析故障、排除隱患、快速恢復供電,縮短因事故引起的停電時間,減少觸電與電氣火災事故。
2022年、2023年、2024年(簡稱“報告期”),電網智能監測業務為山大電力貢獻了80%以上的營收,是公司的重要收入來源。
山大電力現有新能源產品主要包括新能源充電樁、儲能兩類,應用於用電領域,不過報告期內公司的新能源業務營收佔比相對較小。
電網智能監測設備的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電子電氣部件、設備組件、電子元器件和鈑金結構件等;下游為電力行業,最終用户主要為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及下屬企業。
報告期各期,山大電力向國家電網及其下屬公司合併層面的銷售佔比分別為73.34%、69.81%和69.61%,佔比較大,對國家電網存在重大依賴。
公司電網智能監測領域和新能源領域相關產品主要通過參與招標的方式面向電網公司進行銷售,行業的市場化程度較高,參與者數量較多,競爭較為激烈,而電力監測行業主要競爭因素為研發、質量、品牌、售後服務等。
在電網智能監測領域,山大電力的直接競爭對手包括變電側的中元股份、科匯股份、智洋創新、深圳市雙合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國電武儀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國電南瑞等;以及輸電側的武漢三相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國電南瑞南京控制系統有限公司、深圳市金潤康電子技術有限公司、鄭州優碧科技有限公司等。
在新能源領域,其直接競爭對手有國電南瑞南京控制系統有限公司、寧波三星智能電氣有限公司、長園深瑞繼保自動化有限公司等。
值得注意的是,山大電力所從事的業務屬於技術密集型產業,隨着電網建設和改造工作的有序推進,電網企業對各環節產品的要求將越來越高。為了保持競爭優勢,公司需要持續進行新技術研發和新產品開發。
報告期各期,山大電力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142.95萬元、3757.96萬元和4596.27萬元,佔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6.57%、6.84%和6.98%。
儘管公司的研發投入有所增加,但研發費用率依然明顯低於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值,未來如果公司研發投入不足而導致未能及時完成技術更新和產品升級,可能會影響公司的競爭能力。
隨着經濟的持續發展,近年來,我國發電量和用電量均保持平穩增長。2012年至2024年,我國發電量、用電量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為5.44%、5.89%。
據中電聯預測,2025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預計為9.5萬億千瓦時,到2030年預計增長至11.3萬億千瓦時,“十四五”、 “十五五”期間,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速分別為4.8%、3.6%。
從能源結構來看,截至2024年末,我國非化石能源裝機規模達佔總裝機的58.2%,我國預計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未來能源結構將形成以電力為主的格局,而電力的生產將向清潔能源為主切換。
新能源具有間歇性、隨機性、波動性特點,隨着新能源佔比不斷提升,智能電力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期,將帶動包括電網智能監測設備、新能源充電樁等產品在內的需求增長。
在電力及新能源行業持續發展的背景下,近幾年山大電力的業績呈增長趨勢。
2022年、2023年、2024年,山大電力的營業收入分別約4.78億元、5.49億元、6.58億元,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1.24%、43.62%和44.36%,對應的淨利潤分別約0.77億元、1.03億元、1.2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各期,山大電力享受税收優惠減免的金額分別為2477.24萬元、3262.97萬元和3257.42萬元,分別佔當期利潤總額的28.22%、27.93%和22.63%。未來如果相關税收優惠政策發生變化,可能會影響公司的經營業績。
此外,山大電力還面臨存貨餘額較大的風險。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約2.03億元、2.18億元、2.38億元,呈逐年上升趨勢,佔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2.77%、29.83%和25.88%,公司的存貨(尤其是發出商品)餘額較大,存貨餘額的增加不僅會佔用公司較多的營運資金,也存在存貨跌價的風險。
整體而言,儘管近幾年山大電力的業績呈增長趨勢,但其背後也暗藏依賴大客户國家電網、存貨餘額較大等經營隱憂,且公司享受税收優惠減免的金額佔利潤總額的20%以上,面臨的税收優惠政策變化風險也不容忽視。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