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發哥朋友圈被海西新藥(02637.HK)上市延遲的消息刷屏了。
海西新藥原定於2025年10月17日在港股正式掛牌交易。10月16日晚,公司發佈公告稱:
“根據招股章程,載有最終發售價、國際配售認購意向水平、香港公開發售申請情況及香港發售股份分配基準相關資料的公告,須於2025年10月17日(星期五)上午8:00前刊發。
因需要額外時間完成該公告的定稿及獲取監管機構批准,公司的上市時間表將會順延。”
格隆匯獲悉,海西新藥的招股日期為10月9日至14日,公司擬全球發售約1150萬股股份,發售價為每股69.88港元至86.40港元,最終上限定價86.4港元/股,每手50股,公司還引入了嘉實國際資產管理作為基石投資者。
在16日的暗盤交易階段,公司股價高開低走,富途暗盤最終收漲24.54%,報107.6港元,幾乎收在全天最低點,市場猜測或與機構提前獲知延期上市消息有關。
01
有市場傳聞指向國際配售分派異常
海西新藥延期上市的性質跟紫金黃金國際、西普尼、中慧生物等因天氣原因導致的延期上市不一樣。
儘管公司公告稱需要額外時間完成配發結果公告定稿及獲取監管批准,但是市場卻有不同的解讀。
有市場傳聞指向國際配售分派異常,包括投資者重複申請、不合格參與者違規參與等問題,可能導致暗盤交易效力存疑。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説法,不過目前真假難辨。
根據過往經驗,如果海西新藥此次僅是延期上市,已成交的暗盤訂單可能仍然有效。如果最終取消上市,所有暗盤交易將作廢,資金退回投資者賬户,但是申購股票的融資利息和手續費通常是不退的。
此前,海西新藥還曾因招股書失效經歷遞表波折。
2025年1月3日,海西新藥第一次遞表港交所,因六個月後自動失效未完成上市進程,於2025年8月6日二次遞表,由華泰國際、招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早在2022年11月,公司還曾與海通證券訂立輔導協議,並向證監會提交上市輔導備案。
海西新藥此次的市場傳聞,也讓發哥想起了近期引起軒然大波的藥捷安康(02617.HK)。
藥捷安康今年6月份上市,當時集資額僅2億港元左右,發行比例3.9%;最終,香港公開發售獲3419.87倍認購,而國際發售僅獲0.97倍認購,國際發售和公開發售認購熱度的差距之大,讓人難以置信。
當時新規尚未施行,由於國際發售未足額,觸發套路回撥,絕大部分籌碼集中在機構手中。極少的流通盤導致的結果是容易被控盤,藥捷安康的股價大起大落也就可以理解了。
此前,港股上市延遲(非天氣原因)的案例還有不少,例如百德醫療(06678.HK)、百心安、首鋼朗澤、樂華娛樂、螞蟻集團等等。
其中,2022年的百德醫療也是因為國際配售的問題,原定於2022年10月5日上市,但是在10月3日宣佈延遲,最終實質取消上市。
其核心的原因在於,國際配售環節存在多重風險隱患。一是國際配售認購僅 0.92 倍未足額,而公開發售獲超額認購形成反差,觸發監管關注;二是市場質疑國際配售集中度異常,疊加富途暗盤跌超37%,反映機構對估值認可度低;三是需額外時間回應監管機構查詢,被解讀為存在未披露的潛在風險。
百德醫療取消上市也成為了2022年醫療類新股IPO失敗典型。
02
海西新藥採取仿製藥+創新藥雙軌制
與其他創新藥企業以18A章規則尋求港股上市的情況不同,海西新藥已有14款仿製藥獲批上市,並實現盈利,此外還有4款在研創新藥。
過往幾年,已商業化的仿製藥品組合為海西新藥的收入帶來增長。
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1-5月(報告期),公司的收入分別為2.13億元、3.17億元、4.67億元、2.49億元,淨利潤分別為6900萬元、1.18億元、1.36億元、9020萬元。
在公司已獲國家藥監局批准的14款仿製藥當中,有四款入選國家帶量採購(VBP)計劃。
目前,海西新藥已商業化的產品組合主要包括用於消化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及炎症疾病的仿製藥。
從收入構成來看,海西新藥的收益主要來自在中國銷售安必力、瑞安妥及海慧通這三款產品。
報告期內,這三款產品的收益佔公司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8.2%、92.9%、82.6%及84%。
創新藥方面,海西新藥的在研管線包括一款潛在屬同類首款的在研腫瘤藥物、一款潛在用於治療wAMD/DME/RVO的首款口服藥物,以及另外兩款處於臨床前階段,用於治療腫瘤及呼吸系統疾病的創新在研藥物。
在研管線——C019199
C019199為一種靶向CSF-1R/DDR1/VEGFR2的多機制免疫調節劑,具備成為同類首款的潛力。
海西新藥正在開發C019199作為單藥治療以及與抗PD-1單克隆抗體等藥物治療多種腫瘤疾病的聯合療法。C019199的適應症包括骨肉瘤、乳腺癌、結直腸癌、胰腺癌及腱鞘鉅細胞瘤等。
2020年7月,C019199獲得國家藥監局的IND批准。截至2025年7月28日,該管線已完成:1、就骨肉瘤及TGCT的Ia期臨床試驗並啟動Ib/II期臨床試驗;2、與抗PD-1單克隆抗體聯合療法治療不同類別實體瘤的I期臨床試驗並啟動II期臨床試驗。
在研管線——HXP056
HXP056為潛在用於治療眼底病的首款口服藥物,例如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wAMD)、糖尿病性黃斑水腫(DME)及視網膜靜脈閉塞(RVO)等。
HXP056為一款口服制劑的新型分子藥,可解決目前療法需要玻璃體注射的重大不足,醫生就診玻璃體注射可能會對患者造成意料之外的副作用及不適,導致患者經常不依從,並造成較差的治療效果。
海西新藥已於2025年6月啟動I期臨床試驗,現階段正積極招募患者,預期將於2025年底完成I期臨床試驗。
總體而言,海西新藥採用仿創結合的模式,目前仿製藥部分已經為公司帶來收入和利潤,不過仿製藥未來還將面臨集採的壓力,在研創新藥的競爭格局也並不樂觀。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